Human Genome Circos Plot
code
- 最外圈:染色体(chr)
- 每个小块代表一条染色体(chr1 到 chr22、chrX、chrY)。
- 每条染色体上可以看到紫色/粉色/黑色条带,表示其 cytoband(条带结构):
- 深色表示
gpos(染色体深染区)
- 浅色为
gneg(浅染区)
- 红色小方块可能为
acen(着丝粒)
- 内圈:数据轨道(tracks)
通常每条染色体会对应多层不同数据:
-
🟠 红色点图(Dot Track)
- 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某些位置的数据点(如基因表达、突变数、CNV)
- 点的密集程度或值的高低显示不同区域的活跃度
-
🔵 蓝色折线图(Line Track)
- 可能表示某种连续变量(如覆盖度、表达量、突变频率)
- 折线走势揭示局部规律变化
-
🟡 黄色方块/条(Bar Track)
- 某些区段性事件(如拷贝数变异、结构域分布)
- 区块高度和位置显示强度或长度
- 中间彩色线条:染色体间连接关系(Links)
这些线是 Circos 图中最核心的部分,用于表示两个染色体(或两个位置)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如:
| 类型 | 含义 |
| 🧬 同源关系 | 比如两个区域基因高度相似 |
| 🔄 倒位/易位 | 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基因组重排) |
| 🧫 互作数据 | 比如 Hi-C、ChIA-PET 等实验互作 |
| 🧬 重复序列 | 远距重复元素连接 |
每条线颜色不同,用于区分不同类型或不同来源的数据。
- 🔍 示例用途场景
- 癌症基因组学:展示染色体重排、融合基因
- 比较基因组学:显示不同物种或亚种间的同源区域
- 结构变异研究:揭示拷贝数变化、易位等复杂变异
- 表达数据叠加: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 ✅ 小结
| 圈层 | 内容 | 作用 |
| 外圈 | 染色体 + cytoband | 提供位置参考 |
| 中圈 | 点、线、条图 | 叠加不同类型的数据 |
| 内圈 | 彩色连接线 | 显示染色体间结构联系/互作/重排等模式 |
Escherichia coli Genome Circos Plot
code
- 🟠 最外圈与次外圈(橙色 & 蓝色):
基因分布(Coding Sequences, CDS)
- 橙色轨道(外):代表**正链(forward strand)**编码的基因。
- 蓝色轨道(内):代表**负链(reverse strand)**编码的基因。
- 每条短线段代表一个 ORF(开放阅读框),密集区域表示基因密集区域。
- 🔵 中间两圈(红色 & 蓝色尖刺图):
GC 偏移(GC Skew)分析图
-
红色向外突刺:表示 G > C(GC skew > 0)
-
蓝色向内突刺:表示 C > G(GC skew < 0)
-
作用:
-
可揭示复制起点(oriC)与终点(ter)
-
通常 GC skew 的变化会在 oriC 和 ter 附近出现拐点或翻转
- 🧠 图示用途与意义
| 内容 | 解读价值 |
| CDS 分布 | 查看基因在正负链上的分布密度,识别编码区富集区域 |
| GC skew 图 | 识别复制起点和终点,有助于研究 DNA 复制方向和起点预测 |
| 环形布局 | 因为细菌基因组是环状的,符合其实际结构 |
KEGG GENOME phylogenetic tree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