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1 唯物论
世界是什么?
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应
1.1.2 辩证法
世界是怎样的?
联系 全面 发展 矛盾
辩证法两大总特征
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辩证法三大规律
1.1.3认识论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认识从哪里来?
我们的认识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认识过程有什么规律?
反复 无限
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
1.1.4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的?
- 唯心史观:人的意志决定历史发展;英雄任务创造历史
- 唯物史观:物质力量决定历史发展;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2 政治经济学
商品交易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资本主义存在剥削 -> 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属性。
- 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 劳动力商品
- 价值:生产、维持、延续、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使用价值: 劳动
1.3 社会主义科学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理论需要
显示需要
-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中国化的?
毛泽东思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时代, 我们要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的核心)
2.2 毛泽东思想
2.2.1 1949以前 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 -- 旧民主主义革命
分水岭 --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 资产阶级革命
决定革命性质的, 不是领导者, 而是革命的任务,对象.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最后由无产阶级完成.
无产阶级领导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2.2 1949~1956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2.2.3 1956~1976 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理论
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
结合.(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 毛泽东提出, 未完成, 邓小平完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革命战争, 毛泽东提出完成第一次结合 -- 毛泽东思想.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公有制 按劳分配 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
为主体
,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人民民主专政.
资本主义: 私有制 按要素分配 资产阶级民主
2.3.1 邓小平理论
开启了改革开放, 成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了第二次结合.
2.3.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 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 共产党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方向
2.3.3 科学发展观
2.3.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为什么是新时代?
矛盾变化
-
新时代需要新的指导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新时代需要新的任务规划?
2020:全面小康
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50: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新时代需要新的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政治:协商民生
- 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强国
- 民生:脱贫、全面年小康
- 生态:生态文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全面小康社会
- 全面深化改革
- 全面依法治国
-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基本概念
-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情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
中国近代的各阶级
剥削: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被剥削者: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近代基本逻辑链条
- 鸦片战争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中国逐步丧失主权, 人民负担加重
- 农民阶级的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
- 封建地主阶级的探索 -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 中日甲午海站的失败 - 洋务运动失败
-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 戊戌维新运动 (学习技术与君主立宪制度)
- 保守势力的镇压 - 维新运动的失败
- 清末新政 - 清王朝的最后挣扎
- 辛亥革命 - 封建君主专制的覆灭
-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 北洋军阀的统治
- 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共产党的成立 - 国共合作的开始
- 北洋军阀的覆灭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反革命行动
- 土地革命时期 -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根据地地建设
- 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 长征
- 卢沟桥事变 -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 第二次国共合作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
- 日本投降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重庆谈判 - 和平建国的希望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 解放战争的开始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建立新中国
-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 - 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反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三大改造 -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 改革开放的开始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
-
反对外国侵略斗争
-
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
- 农民阶级的探索
- 封建地主阶级的探索
-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
-
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组织
-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自发组织
-
台湾反割台斗争是台湾人民和台湾义勇军组织
-
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农民阶级自发组织
-
林则徐翻译英国人的《世界地理大全》成为《四洲志》
-
魏源在《四洲志》 的基础上写《海国图志》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 不能克服小生产者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
-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
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
-
早期维新派主张:君民共主;后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振兴中华
-
《时务报》:梁启超,维新派上海最大的报刊
-
《国闻报》:严复
-
宋教仁被杀:孙中山发动反袁世凯二次革命
-
武昌起义掀起辛亥革命高潮
-
太平天国运动未跳出封建政治范畴,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跳出
-
中国近代的思想经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
《辛丑条约》签订,洋人的朝廷
新民主主义革命
- 开天劈地大事件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中国革命新局面
- 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 中共三大: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 新三民主义
- 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时间 | 时期 | 斗争对象 | 统一战线 |
1925-1927 | 大革命时期 | 北洋军阀 |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
1927-1937 | 土地革命时期 | 国民党新军阀 |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1937-1945 | 全面抗战日战争时期 | 日本帝国主义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45-1949 | 解放战争时期 | 国民党反动派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 中国革命新道路
-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国民党再全国统治的建立
- 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 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严重危机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 三大起义:
- 南昌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 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 广州起义: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反对本本主义》
- 《井冈山土地法》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中国人民奋斗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
- 抗日战争胜利
- 为新中国奋斗
- 从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面包围中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新中国时期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
-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
-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1953年 至 1956年12月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1956-197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及其新时代(1978-2021,2021-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